2012/11/6

2012.11.06-管花肉蓯蓉





首先,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神奇巧妙,就像今天我要談的產品,但常常也在生活中,讓我為大家展示一張相片:

中間的是枯葉吧!其實它是我家後院的一隻娥,如果不是在我拍下它之前,它曾經翩翩展翅,我大概也不會注意他,這位偽裝大師,就像我今天要談的產品一樣,非常的神奇。
失智簡介:
大家有沒有健忘的經驗,如果你現在念一組行動電話號碼給我,我一定要趕快寫下來,不然一轉眼,只記得前兩碼,這就是徵兆了。
記憶能力來自於大腦,更精確的說來自於神經系統與神經細胞,一個人大概有60兆的細胞,其中神經細胞大概有幾百幾千億個,在二十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開始下降,會受傷、會死亡。人的細胞會再生,而比較不幸運的是我們的神經細胞並不像身體的其他細胞,他無法再生。令人更驚訝的是:四十歲之後,神經細胞一天將進有20萬個死亡,而且不再新增,隨著年齡增長,每天淘汰的神經細胞數目還會繼續上升,生活習慣與壓力都會加速神經細胞的損壞,現代人誰沒有壓力呢,只有一種人對嗎。
健忘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呢,當然,台灣地區失智人口在2011年底已達19萬人,大部分在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0.75%,如果無法有效的控制,症狀將逐漸惡化為各種障礙,包括認知障礙記憶障礙、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等,甚至最後逐漸不能適應社會,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理解與人談話的內容,無法解決如攝食,穿衣等簡單的問題,最終癱瘓在床。
圖片顯示出阿茲海默症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神經元大量減少。請看照片。

我真誠的問大家一個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你最愛人的沒有辦法認識你,或你沒有辦法認識你最愛的人,你真的可以接受嗎。
面 對失智症現代醫學顯得乏力,就如年年上升的癌症死亡人數一樣,直到現在仍然無法根治失智症。經過許多的研究,我們知道失智症患者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 膽鹼會大量減少,而影響最大的便是一種稱為:乙醯膽鹼分解霉的酵素,看名字就知道,這種酵素會使得乙醯膽鹼濃度降低。所以失智症的治療上,主要是投入藥 物,使乙醯膽鹼分解酵素的活性降低,讓他不要分解這麼多的神經傳導物質。但是大家也知道,如果這種療法這麼有效,那麼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失智症患者了,不 是嗎。


神經傳導物質的多寡與活性正反映了大腦的健康程度。就像我剛剛說的西方醫學在失智症碰到跟治療癌症一樣的瓶頸。讓我們相信,是不是在食物中就有解決之道呢
肉蓯蓉
我們很幸運,有一種神奇而且令人驚訝的的植物就有這個能力,他不僅可以當作食物,還有許多跟促進神經細胞有關的多功能:
保護神經細胞,抑制神經細胞死亡。
促進神經細胞生長、修復。             
增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
舒張微細血管,改善腦血流量。
這 種神奇的植物就是:肉蓯蓉,為了減少大家的麻煩,幾年前我跑了一趟新疆,最後還跑到崑崙山下的和田,那裡是南疆崑崙山與塔克拉馬干沙漠的中間地帶,新疆的 乾燥氣候與縫隙大的砂質土壤,正是管花肉蓯容最適合生長的地方。大家不會認為我在匡你們吧,我真的去過新疆,也去過和田,有圖有真相,請看相片:

肉蓯蓉是一種瀕臨絕種而且受到保護的植物,有許多品種,但大家知道的,公司一定會選擇有效成分最多的品種,肉蓯蓉裡能清晰思緒的最重要成分叫做:蓯蓉總酐,而擁有最多蓯蓉總酐的的品種是:管花肉蓯蓉。
根據研究成年人每天攝取300mg管花肉蓯蓉菁華,持續使用六週,對於短期記憶、聯想、辨識力皆顯著提升。
管花肉蓯蓉的確厲害,但讓我跟大家說明,光一點是不夠的,照顧身體一定要全面,而跟腦神經最有相關的還有一個產品:卵磷脂。
為什麼卵磷脂這麼重要:
首先、卵磷脂存在於每個細胞中,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第二、卵磷脂中的膽鹼是構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越高,神經訊號傳遞的速度越快。
目前已確認出大腦中至少有100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其中和我們的記憶、思考、認知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有乙醯膽鹼、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製造大部分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幾乎都來自食物,要維持濃度充足的神經傳導物質,食物是首要條件,而重點在於規律的三餐。規律三餐很不容易對嗎?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用營養補充食品讓養分足夠。

2012/6/12

2012.06.12-腸胃保養永保健康

1.摘要
腸胃的主要問題
腸道的主要問題
2.胃
胃是體內負責消化的主要器官,前面連接著食道,後面則連接著小腸中的十二指腸,胃也是一個很有彈性的器官,可以撐大自己體積的20倍,不過不要動不動就把它撐大,最後就是彈性疲乏。概括而言,我們的胃有以下這些最常見的問題:
2.1胃脹(蛋白質B群(輔酵素))
◆ 消化不完全,導致發酵產生氣體,綜合消化酵素
現在是六月,白天氣溫幾乎都在30度以上,飯菜擺在這種溫度下一段時間,是不是會酸掉。說到這裡,自己打的豆漿,在這個季節,如果沒有冷藏,在很短地時間內就會酸掉,我請教大家有沒有在市場買過豆漿,市場的豆漿從早上擺到中午,竟然都還不會壞,這就很有趣了。
◆ 胃中消化酵素不足,主要有三種蛋白酵素、脂肪酵素、澱粉酵素
◆ 酵素活在胃酸中,胃酸pH小於3,沒有足夠的胃酸,消化酵素數量將不足。
◆ 胃酸的原料是蛋白質,胃不好的人不能吃很多的雞鴨魚肉。
◆ 舒緩胃痛,第一選擇是蛋白質。胃乳是鹼性,與胃酸酸鹼中和,但治標不治本。台灣大約每4個成人就有1個出現消化不適症狀,依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平均每個民眾一年要使用超過 100顆胃藥,而每年因消化性疾病所花費的健保費用,就高達90億元!
飯前還是飯後喝湯
2.2反酸(胃食道逆流症)(蛋白質
說到這裡,你覺得反酸是胃酸太多還是太少。
氣體頂開賁門,賁門擴約肌無力(膠原蛋白(蛋白質、維生素C))
發酵氣體過多。
2.3下垂(蛋白質、維生素C
胃壁彈性失常
2.4痙攣(自律神經失調、過度或長期壓力)
2.5胃炎(蛋白質、A、C
胃潰瘍、出血、穿孔
由於胃黏膜受損,導致胃酸長期刺激胃壁導致發炎。
酒精可以溶解這種黏液,使其失去保護作用
你有沒有聽過:身體健康吃胃乳可以飽胃。
3.小腸、結腸(大腸)、直腸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存在7成以上的淋巴腺;一旦腸道開始老化,人體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也會隨之降低。
每人每天都要排氣好幾次,而排氣正式檢視腸胃健康程度的一個指標,「臭屁」是壞菌腸內取得優勢的警訊之一,人體中95%以上的細菌存在於腸道裡,腸道中,好菌、壞菌彼此爭奪有限的地盤,維持著相當複雜的平衡生態,而這個菌叢生態是否平衡,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
絨毛太短、蠕動無力(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生長激素)
有益菌太少:長效複合乳酸菌
便秘:
糞便體積太少
糞便會停留在乙狀結腸,直到足夠的量才會發出訊號要去方便,並不是隨時都想要的。如果因重量不足而停留太久,水分將會被吸乾,糞便變硬,說到這裡,每個人每天都要補充水分,2~3,000 CC是必須要的。
煮熟的食物有營養,還是生的食物有營養,那麼水呢。但是現在,沒有煮開的水你敢喝嗎?
飲食太過精緻,纖維太少,無法保留住水分(纖維片)。
排便條件
次數:一天1~2次
時間:過程一分鐘。
顏色:土黃、金黃
成形:條狀
氣味:肉吃得越多,味道越重。

2012/3/13

2012.03.13-營養早餐

1.早餐重要的描述
身體有60兆,而腦神經有120~150億個細胞,如果要對身體造成最大的傷害,營養不均衡的早餐是其中之一。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早餐的質與量都應該在三餐之首,合理的早餐營養量應該要占全天營養量的 ½ 以上。營養不均衡在農業社會幾乎是不會發生的,每天規律勞動與正常睡眠,而大部分的食物都來自自己的田裡,種什麼養什麼便吃什麼,要不均衡還很難。
如果各位覺得醫生知道該怎麼吃,那大概是找錯人了。許多人都有經驗,你問他們該怎麼吃,他們常常回答:正常吃就行,等於沒說。現代生活,要三餐吃的均衡,非常困難,無論大人或小孩,各位說是不是。
2.現況
隨著製造加工食物的能力日益精進,飲食有了更多選擇,有許多食物是以前不曾出現在餐桌上的,上班或到外地工作則是另一個主因,時間與環境因素,讓我們沒辦法坐下來在家裡好好的吃一頓飯。
無論是早餐或三餐,眼前最明顯的結果是:在外用餐,我們擁有許多美味的選擇,但要兼顧均衡與健康卻是困難重重
上班途中買早餐是許多人的經驗,一般外賣的早餐也都很美味,但也幾乎都是高油脂、高糖、高鹽,就是比較缺乏纖維、維生素與蛋白質。人大概需要40種以上的營養素才能可能健康,其中醣類、脂質與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素的需求量遠大於其他營養素。高油脂、高糖份的早餐問題在於,醣類吸收與消化的速度是比較快的,而蛋白質是比較慢的,如果沒有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並不容易撐到中餐。
3.合宜的解決方案
台灣地區現在使用的飲食建議是參考自美國的:飲食金字塔,我們都知道飲食金字塔很難算得清楚,而美國去年開始已經改成所謂的「四分法」,大致上是澱粉、蛋白質、蔬菜、水果各1/4,看起來就好記多了。
調查顯示無論是成人或兒童,約有5成奶類攝取不足、6~7成蔬菜攝取不足、約6成水果攝取不足、近8~9成飲食不均;飲食不均看起來真的很嚴重,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有效的方式來改善早餐的問題,當然可以。
蛋白質:
既然蛋白質這麼重要又不容易滿足,那我們可不可以額外補充蛋白素營養品呢,蛋白質是除了水分外人體含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物質,一般來講體重每1公斤需要攝取1公克的蛋白質。高蛋白包含了所有的必須氨基酸,且消化率達95%以上。早餐補充1~2匙都是可以的,加在麥片、牛奶或精力湯都是很實用又方便的選擇。生病的時候更需要體力,因此要加量,兩種口味,任君選擇。
綜合營養片
剛剛我們已經提到需要40幾種營養素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現在的飲食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每天補充綜合營養片也是相當必要的。DoubleX每一盒都包含了非常令人驚奇的三顆錠片:綜合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營養素,每天早晚補充一次,保證幫你的建立起非常強壯的營養基礎。
卵磷脂
我自己覺得卵磷脂是被嚴重忽略的一個營養素,從卵磷脂多集中在腦、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及肝、心、腎等重要器官就可以看得出來,事實上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卵磷脂,它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提升記憶力、健全大腦神經。
卵磷脂具有生物乳化劑的特性,可將積存在血管壁上的血脂肪、膽固醇帶走,預防心血管疾病。
卵磷脂粉可以輕鬆的加在麥片、牛奶或精力湯裡。
維生素C
預防感冒並加速復原,舒緩壓力、緊張、憂鬱、喝酒、抽煙、加班者必備。
維生素B
國人最普遍缺乏的營養素是什麼嗎?答案是維生素B群。B群講究的是團體戰, 坊間很多B,僅僅包含了少數的幾種成分,這樣的產品有時候甚至會帶來反效果。
症狀:
疲勞、倦怠、雙眼血絲、嘴破、口角炎、皮膚不好、長痘痘、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貧血、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佳、情緒不穩、易怒。嚴重時會導致神經炎、腳氣病、癩皮病、陰囊或陰道炎、濕疹。
魚油
◆抗血栓、防中風
◆降三酸甘油脂(TG)
◆降低總膽固醇、降LDL、提高HDL
◆降血壓
◆減少心臟病
◆大腦健康
◆提升學習力、專注力及記憶力
◆孕乳婦、嬰幼兒大腦與視力發育必備
◆眼睛健康
◆抗憂鬱、精神疾病
◆抗發炎、減輕過敏、緩和免疫系統疾病
◆預防糖尿病
◆預防癌症

2011/10/11

2011.10.11-木作假期


九月底與太太到了苗栗市一位木工朋友的工坊,提到必須為兩個都已經念小學的兒子做桌子,朋友詢 問了基本尺寸之後,說是要給我柚木拼板桌板,看是尺寸適合,當下言謝。回家趕忙將所有稍有寬度的剩料搬出,種類約有十種之多,包括:硬楓、山毛櫸、黑胡 桃、櫻桃、白橡、紅橡、ASH、黃松、紫心木,湊合了材積,雙十假期有兩天可以使用,盡快完工才是。
這張桌面約200 cm × 85 cm的大桌子,將同時取代目前既有的一張小餐桌與另一張附有五個抽屜的小書桌,需要收納的機能,因此樣式更動了幾次,最後以功能勝出,以兩個附抽屜的櫃子當桌腳,兩兄弟一人一個。
鳩尾榫頭與榫孔各有40個,另貫穿單榫榫頭與榫孔各24個。兩天下來除了備料之外,完成鳩尾榫頭與一部分榫孔,單榫部分連畫線都還沒,看起來還需一兩日才行。欣慰功夫還在,鋸鉋鑿仍有準度,最大障礙竟是老花。
全家人都在工坊度過,小孩玩耍寫功課,第二天太太甚至在工坊煮了午晚餐。
兩天主要借用了離家最近的關西蔡大哥的工坊,蔡大哥投入石木創作多時,作品精彩。
又利用第二個星期日到了關西蔡大哥工坊,將鳩尾榫榫孔與單榫榫頭完成,剩餘的主要程序大概還需一天:
1.貫穿單榫榫孔。
2.松木背板準備,稍早我考慮用夾板做背板,後在「美麗」的原則下而放棄。
3.背板開槽。
4.修飾、研磨與塗裝。
至於6~8個抽屜,就另外擇時了,現在撥不了那麼多時間在木工上,或許等春節九天年假。真是欠操勞,頂著鑿刀的右胸,每一天下來總是傷痕累累。
完成兩個櫃子的膠合,兩週後朋友將桌板送來之前,還需完成研磨與塗裝,至於2大4小共6個抽屜,雖然暫時不施做,不過我還是先從庫存中選了可用的小料,算一算櫃子本體用了九種材料,6個抽屜又用了另外6種材料,一張桌子做下來,共包含了大約15種木料,多采多姿。
抽屜雖然暫時不施做,但無論櫃體或抽屜皆為榫接,榫頭與榫孔各超過160個,也真是耗工了,幸好桌板拼板由朋友出材出力。
朋友從苗栗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將柚木桌板送到家,雖然我的腳櫃還沒塗裝,抽屜也都還沒做,我們還是將它們組合,高興死了,當晚桌板先塗裝一次OSMO 1101。
最後桌板尺寸是:1950×830 mm。






















2011/3/15

2011.03.15-你吃的早餐夠營養嗎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你吃的早餐夠營養嗎?我覺得讓我講這個題目實在太適合了,為什麼呢,我不僅在去年五月將抽了20年的煙戒了,七月的時候放棄魚肉蛋奶,改採植物性飲食,更重要的是:我把上課與閱讀所學到的食物、營養知識,經過過濾之後,在生活中實踐,並且以一家之主的權威恩威並用進行全面的要求與干預,什麼叫做干預,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各位知道我們的鋼鍋相當的厲害,能夠小火短時間就把菜煮好,我們也已經知道這是保留營養的最佳烹飪方式,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用其他鍋子呢?為什麼還要用大火呢?所以一年前當我們買了全套鋼鍋之後,不到一個禮拜,家裡所有烹飪的鍋子逃的逃死的死,不是收起來就是資源回收,從此以後包括媽媽在內的所有人只要想下廚,都只能用我們的安麗鋼鍋,也只能用小火。時至今日我十分有自信我們家吃得比絕大部分的家庭都還要健康,實際上過去一年來,在產地餐桌這兩點一線間,我廣泛的進行細節的瞭解,甚至直接到農夫家裡拜訪,說真的沒有什麼比新鮮當地當令的食物更棒了。
有一本日文翻譯書:「其實,你一直吃錯油」,作者提到,我們究竟要吃什麼才會健康呢?他的答案也非常簡單:就是盡可能吃在家親手做的食物,而食物的加工程度越低越好。我們要有一種清楚的認知,為了健康,攝取天然食物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在這裡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母乳中的營養素成份其實有好幾百種,然而配方奶粉經過幾十年的進展,到現在成分都還沒突破100種,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自然的複雜、偉大並且值得尊敬,這也是為何大家都說母奶最好的原因。
不過母奶是否完全值得信賴呢?加拿大政府健康部門於 1992 年曾做過一個實驗將母奶收集起來化驗發現其中有高達7.2% 的成分是反式脂肪酸這表示母親本身吃了很多人造奶油、糕餅或其他氫化油。試想母奶中有 7 % 是根本不能吃的氫化油多麼恐怖也難怪現在有那麼多小朋友從小就有一大堆毛病,1992距今已經有18年,從癌症連年上升的趨勢來看,我認為7.2%肯定增加了。
話又說回來,這樣吃會不會太乏味了一點,其實不然,只要瞭解它真正的意義就不會乏味了,實際上味蕾會恢復敏銳,更能夠品嚐到細微而美妙的滋味,更何況乏味總比生病好,十大死因中癌症每年上升已不足為奇,我提供一個衛生署的資訊給大家參考,2009019歲人口第一大死因是意外,各位猜猜看什麼是第二大死因:癌症。年紀輕輕為什麼就會得癌症,我覺得只有兩個原因:飲食環境的污染。
這次同樣的我並沒有準備投影片,但是我特別準備了幾張相片,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讓大家看一下。
這一張是我們家的其中一次早餐,也是我的午餐,因為我帶便當,看得出來沒有魚肉,另外我們家也完全不喝奶製品,一般來講一餐裡大概會有46種植物性食物,三餐的內容差不多。
通常大兒子會跟我一起吃,吃到一半小兒子會加入,我們會各吃一碗糙米飯,左邊是我的碗,中間是大兒子的碗,右邊是小兒子的碗,小兒子的碗是正常尺寸。通常我們會裝68分滿碗,糙米飯上面會灑黑芝麻,是買生黑芝麻回來自己炒的,我的飯會淋上亞麻仁油,大兒子淋苦茶油,小兒子的則是橄欖油
最後所有人再加一杯太太打的精力湯,大概有250ml這麼多,精力湯中有哪些材料呢?那可多了,大概有這麼多。
如果沒有精力湯,我就泡兩匙蛋白值。
好了,看完這些相片,我來請教大家三個問題:
1.各位覺得這樣的早餐如何?可不可以撐到中午12點。
真得可以,我們問過小三的大兒子好幾次,什麼時候才覺得餓,他每次的回答都是:快要中午的時候,而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餓的時間通常會在接近12點的時候。
2.你的早餐有沒有像這個樣子。
這我就不知道了,但如果外食,則絕對做不到,事實上外食陷阱太多,除非萬不得已,通常我不會考慮。
如果要對身體造成最大的傷害,營養不均衡的早餐是其中之一。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早上吃得像國王、中午吃得像王子、晚上吃得像乞丐。正常來講晚餐之後到隔天中餐之間有一段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只能靠早餐提供能量,而且在早餐之後將面對整整一天的活動,因此早餐的質與量都應該在三餐之首,合理的早餐營養量應該要占全天營養量的 ½ 以上。不過宵夜是應該避免的飲食,不在我的討論範圍。
我十分建議在家吃早餐,以我們家的植物性飲食所做的估計,只要在前一天睡前做點準備,早上20分鐘以內便可以準備34盤菜,我習慣同時使用三個爐子,所以如果我們要自己烹飪,六點半起床就會有足夠的時間。
如果沒辦法在家吃早餐,那我更十分的建議要避免在上班途中的早餐店買早餐,或許有美味,但絕對是營養不足,甚至更多的是高油高脂,要命的是這些油脂肯定幾乎都是精製油,精製油的問題我講過許多次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3.如果吃不到營養早餐那該怎麼辦。
根據已知的科學證據,其實人需要40種以上的營養素才能可能健康,其中有三大營養素的需求量遠大於其他營養素:醣類、脂質與蛋白質,儘管這三大營養素有些相同的功能,但主要的作用卻不太一樣。高油高脂的早餐問題在於,醣類吸收與消化的速度是比較快的,而蛋白質是比較慢的,如果沒有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並不容易撐到中餐,我來畫個圖給大家參考:



醣類提供的能量來得快去得也快,在醣類下降的這一段時間,如果有蛋白質的話,則蛋白質所提供的氨基酸會代謝轉化為葡萄糖供給腦、神經系統、紅血球細胞的能量,直到下一餐。
如果真的無法在餐桌上吃早餐,我要請各位認真考慮一下我們的營養早餐,提供營養素的質與量絕對不是路邊任何一家早餐店可以相比擬的,所採用的內容跟我們家的精力湯有異曲同工之妙相近:
首先含有所有必須氨基酸的優質蛋白素是一定有的,你可以放一到兩匙,再加上一包保適重,保適重的內容其實也很豐富,不僅有熱量、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ABCDE13種礦物質等等,一起放進搖搖杯,一杯搞定,如果能夠加個水果就完美了。
結論:
其實說到後來,個人的身體個人顧,該怎麼活就怎麼活,營養不均衡的影響並不會立即出現,不過我要說的是:我們的身體有六十兆的細胞,非常的精密而巧妙,可以幫我們完成許多事,實現許多想法,因此絕對值得我們好好對待它,要如何善待我們的身體呢?請從營養早餐開始。

2011/2/15

2011.02.15-你吃的是魚油還是雜油


魚油介紹、功用。
要補充Omega3最直接的方式是補充EPA/DHA,而要攝取EPA/DHA的最佳方是就是採用魚油,為什麼呢?每天必需攝取 DHA + EPA 至少 1 克,要有這個量必須吃10兩吳郭魚才有。
油脂的重要與現在的問題。
脂肪是生命必要的營養素之一,一般而言根據年齡與男女的不同體脂率約在15%25%之間,佔人體重量約有1/51/4之間。
現在「油」的問題在哪裡?簡單說來,因為長期的飲食不均衡、脂肪酸攝取失當,導致身體長期慢性發炎,進而導致三高的情形產生,最後因而死亡,三高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其實發炎是指人體遭到傷害,或是免疫系統為了抵抗外來入侵者,所產生的正常防禦反應,不過如果發炎不退,那就會造成慢性發炎。
2010年衛生署公佈的資訊告訴我們,台灣地區每14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這是第一大死因,佔了所有死因的37.42,比例年年增高,23年來已經增加了1.4倍,從16,500成長到40,000人。
而跟三高有關的三個死因也佔了31.42%,幾乎是1/3了,每16分鐘便有一個人死於跟三高有關的病因,情形相當嚴重。而且三高,並不是肥胖者的專利,我們公司福利社老闆娘,也是我的下線,身材瘦小,但是她的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便完全超標。
改善的做法有很多也很簡單,其中均衡的飲食最為重要,今天我特別要講的是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Ω9平常就要使用,在苦茶油、橄欖油、芥花籽油中都有豐富的含量,其中以苦茶油含量最多,單位含量都在80%以上。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6各種植物油其實都有,因此完全不用擔心不足的問題。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最佳食用來源為魚油,植物中含量最豐富的則是亞麻仁油,不過需要經過轉化才成為人體可以利用的EPA/DHA
N6N3是必須脂肪酸,多需要透過食物來攝取,在身體中扮演互補的功能,根據許多專家的推估,理想的比例大概在1141之間。不過由於比較容易取得的油脂多為N6,長期下來就導致慢性發炎,這怎麼說呢,
Omega6
Omeaga3
LA,亞麻油酸
ALA,次亞麻油酸
GLA,γ次亞麻油酸
EPA,二十碳五烯酸
AA,花生四烯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親發炎性物質
疏發炎性物質
EPA/DHA在三高方面有相當清楚的調整功能:
調節血脂:
降低肝臟合成脂肪酸
降低膽固醇吸收
加速脂蛋白代謝
加速膽固醇排出
預防糖尿病
增加肝臟代謝葡萄糖能力
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降血壓
保持血管彈性
減少血管壁壓力
最後建議與結論。
身體極為精密與複雜,值得我們好好的對待它,其實要照顧好身體一點也不難,只要做到均衡的飲食,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在這個基礎上使用適量的營養補充食品,要記住,無論是三餐飲食還是營養品,「天然」的最好。
事實上,在成為疾病之前,身體都會發出一些警訊,假如忽視了那就一定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會有那些警訊呢?其實有很多,但簡單來只有三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從食物中攝取而來的必需脂肪酸在體內會各自代謝成同系列,但是不同型態的油脂,像omega-6的亞麻油酸會形成花生油酸,而omega-3的次亞麻油酸在體內會生合成EPADHA,不過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必需脂肪酸在生合成同一系列但是其他型態時,會競爭相同酵素,因此當某一類必需脂肪酸吃的比較多時,就可能會去影響另一類的產物的生合成
而研究也發現,我們人體雖然會製造EPADHA但是能夠產生的量非常的少,所以假如我們攝取較多的omega-6時,就會造成原本體內製造很少的EPADHA就會變的更少了。
這邊的高血壓不是我們平常說的高血壓,而是血壓偏高、所以這是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因為當身體出現一個警訊時,往往會連帶出現另外一個,甚至是兩個,因此衛生署特別以三高症來稱呼這三個健康問題,希望我們能夠重視它,在演變成疾病之前,調整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來改善。假如我們忽視這些警訊,身體累積了一定的生化傷害後,就會演變成真正的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膽固醇血症或是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了,而這三個恰好是心血管疾病中很重要的危險因子。
專家認為,三高的發生其實與脂肪酸比例密不可分,同時也是造成許多文明病的主因之一,好的脂肪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可以幫助抗老、維持好身材,更可讓你遠離三高,擺脫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困擾。
根據衛生署的調查,4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超過6成深受三高症──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所苦,且每15分鐘就有一個人因「三高症」相關疾病而死亡,國人十大死因中與「三高症」相關的死亡率高達四分之一,與國人最害怕的癌症致死率不相上下。令人擔憂的是,國人經常漠視三高問題,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三高症」的一員,不知不覺中已經踏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道路!
過去,許多人認為血脂過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因為會破壞血管壁內膜,引起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產生動脈粥狀硬化或中風,然而許多臨床研究卻發現,有許多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其血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並沒有超過標準,而是體內親發炎物質濃度異常的高,再加上被視為是許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肥胖,也逐漸被發現與慢性發炎反應有密切關連,更加證實了慢性發炎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
歐美國家的飲食,所含的omega-6比例遠高於omega-3,在這樣飲食文化下,CVD的死亡率也隨之增加,所以愛斯基摩人的死亡率是最低的,他們的omega-6omega-3=11。但是愛斯基摩人從脂肪提供的熱量佔總熱量的比例跟歐美國家差不多,這代表什麼,這表示我們過去只在乎油脂的量,卻沒又在乎品質,雖然油脂的攝取量很重要,但是吃好油 吃對油可能比油脂的攝取總量更加重要,所以我們要同時注意油脂的攝取總量與對的油。
發炎是指人體的免疫系統遭到其他理化因素傷害,或是免疫系統為了抵抗外來入侵者,所產生的正常防禦反應。通常局部發炎反應的症狀包含了紅、腫、痛、癢、發熱,甚至受感染區域會失去行動力。廣泛的發炎現象,則可能出現發燒、畏寒、疲倦、頭痛或失去食慾等症狀。隨著外來入侵者的清除,及受傷部位的恢復,發炎反應當隨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修補還原身體組織的抗發炎反應。若體內持續出現慢性、低度發炎,則抗發炎反應無法進行,健康的細胞、組織便會受到破壞。
外食的中式餐廳的食用油大部分都用OMEGA 6含量高的食用油,如沙拉油,造成我們攝取過多OMEGA 6多數植物所含的油也是OMEGA 6。挑選新鮮的魚也許我們都很拿手,但是要選擇優良的魚油補充品卻是非常難的一件事,特別是現在市面上充斥很多產品,真不知道那個最好。

2007.01.17-誰是高曼

「高曼」 這個名字源自於軍中。當兵時期,初下部隊擔任排長,期間仍有莒光日教學,偶有播放以越戰為背景的美國影集,中文翻譯為「霹靂神兵」,主角之一就是個叫做高曼的排長,影集播了一陣子之後,我的士官與弟兄覺得我與影集中的排長行事風格相近,要求一樣多而嚴格,因而開始對著我叫高曼,久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