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0年暑假陪兩個小孩到台北中影文化城,兩個小孩在賽德克巴萊電影裡當臨時演員,那個環境是搭建成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之後,日軍抵台後的場景。我最感興趣的是這個場景中那個年代下,取材自然由人工完成的種種生活用品。
在那之後,我就更嚮往完全倚賴自然環境的生活,並打定主意朝此前進,希望盡量排除現代化的用品,到底有多完全呢?這是我的希望清單:
1.自己蓋屋,不是花錢請人蓋,而是買或找材料來自己蓋。
2.做門窗、家具。
3.種稻,如果找得到,我希望買頭牛耕田,農具,至少木製部分也希望可以自己做。
4.種五穀雜糧,與各式四季蔬果。
5.種油茶樹、芝麻、花生,自己釀苦茶油、芝麻油與花生油,這三種傳統台灣地區用油。
6.自己釀醬油、做豆腐、豆腐乳等等。
7.養家禽。
8.燒材生火,煮水、燒飯。
9.取海水曬鹽。
10.闢建場地,製作鉋刀。
11.看可不可以自己發電,如果不能就算了。
這份清單看似瘋了,而以我的年齡也看似稍晚,然而我打定主意朝此前進,至少還有四十年呢,一點都不晚。
我最擔心的不是可不可以完成,而是屆時環境被貪婪的人心破壞到何種程度。
2014/4/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07.01.17-誰是高曼
「高曼」 這個名字源自於軍中。當兵時期,初下部隊擔任排長,期間仍有莒光日教學,偶有播放以越戰為背景的美國影集,中文翻譯為「霹靂神兵」,主角之一就是個叫做高曼的排長,影集播了一陣子之後,我的士官與弟兄覺得我與影集中的排長行事風格相近,要求一樣多而嚴格,因而開始對著我叫高曼,久而久之...
-
常常有木作朋友問到複斜板凳,於是花了點時間我把這一篇舊作放上來。這裡大概有六千多個字,還有幾十張圖與相片。 上篇 有次要到工坊上課的前一天,臨時得到一張複斜長板凳的需求,材料不拘。趁著上課前趕往木料行購料,原意要購買 2 英吋厚櫻桃,不過沒貨,最後妥協之下僅能購買 1-1...
-
上次所備的台灣赤皮共有三支,有一支已經做成成品,另外上週有一支在角鑿過程中失敗,所以只得將這第三支的台灣赤皮用上。 關於刨床木料的選擇,針對變形的問題,師父自然有長年所累積的經驗,然而時至今日,無論是本土材料的取得或是業務上的活動都不若以往,所以木料部分,經常只能遷就材料既...
-
連兩週南下台中彰化辦事找朋友,兩次大兒子都隨行。 大兒子大概從小三小四起有個明顯特色:超喜歡交流道,喜歡看地圖,能熟背所有交流道,長久以來耳濡目染我看地圖的習慣與說明方式。去年暑假,他鼓起勁,參 考 Google map與Google街景服務,將所有的高速公路、快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