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

2013.11.13-稻穀到白米的過程

飲用水,許多朋友都知道,不值得考慮「純水」,純淨的只H2O,沒有其他任何營養與礦物質,所以也有人把「純水」稱為「死水」,相當傳神。

米,許多朋友也知道,盡量不要考慮「白米」,除了口感較好之外,幾乎只剩下澱粉,其他營養成分在重重碾製過程後,所剩無幾,所以將「白米」稱為「死米」或許也不會太過份。

不過,我們大部分朋友吃的正是這種 「死米」。


2013/10/10

2013.10.10-現代木作的乏味

今日跑了一趟宜蘭,生意與朋友拜訪都有。
一個朋友在蘇澳開了一間古董店,主要為南方家具,皆為多年來收藏自中國,品項繁多,材料、做工與年代都相當吸引人。
雖然條件有利於古人終其一生做精一件事,自然產生美輪美奐甚而不可思議的作品,並且流傳數百年到現在。但看多了這些古人作品,無論是書是實物,都只能讓人嘆,現代木作實在貧乏,東西皆然,而我們甚至沒有條件與能力複製它們。

2013/10/4

2013.10.04-買菜



下班還早,到市場買了菜,多是當令根莖類,還有一些蔥蒜。像我這麼專業買菜的人,一定會問老闆產地鄉鎮,如果答不出來,我就扣他分。

這樣一堆花了500元,搭配岳母家的葉菜與額外的豆腐,就可以吃一個禮拜都還有剩。除了要花時間之外,在家用餐實在是既健康又實惠。


2013/5/14

2013.05.14-戰勝過敏提升免疫力

慢性發炎Æ過敏Æ免疫系統症狀,這是人體中互有相關的三個現象,而且影響的順序是這樣的(慢性發炎Æ過敏Æ免疫系統症狀)大家最常聽到的應該是過敏,過敏其實不算是大病,而是免疫系統太敏感了,或者說過度免疫了,不過許多常見的症狀,可能都跟它有關,例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關節痛、氣喘、肚子痛甚至失眠。最嚴重的情況大概就是所謂的自體免疫了,我們的免疫系統竟然矛頭向內攻擊自己的身體,造成重大傷害,大家常聽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班性狼獊這些都是。
從古至今,發炎、過敏這些現象就一直存在,但是為什麼現在會變得這麼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院曾經做過調查,台北市一年級氣喘兒的比例在過去三十年有很大的變化:
1974年
1.4%
2007年
20.3%
現在是2013年,又過了好幾年,你覺得這個數字是繼續上升還是下降。
所有人都有能力忍受過敏源的刺激,你同不同意這句話,那為什麼有人會發作,有人不會?
說到頭來,容易發炎、過敏,主要源因是我們接觸太多過敏源,甚至已經超出身體能承受的範圍了,而有兩個因素是過敏的真正根源:
1.現代化的飲食與加工食品(這點值得特別注意,有許多人說出生就有過敏體質,不過請注意胎兒的營養來自媽媽,所以媽媽吃什麼,胎兒就吃什麼)
2充滿污染源的居住環境
可是我們有沒有辦法長期避開這兩個源因?沒有辦法,對嗎。
我們不得不外食,而外食充滿了陷阱,特別是,也不得不生活在充滿污染源的環境裡,這兩個因素可以盡力克服,但是很難完全改善。各位朋友,我們聚在此學習營養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解由60兆的細胞所構成的身體它不僅非常的精巧,也十分的強壯,而我們的身體只需要對的食物與營養而已。.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透過營養,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強壯,恢復源有的抵抗力,當然可以。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胃道,所以腸胃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應該優先將腸胃道的過敏問題消除。
但是解決問題要內外兼顧對嗎?所有的營養素在人體內都有許多功能而不是作用單一,但我們今天會縮小範圍到與發炎、過敏與免疫系統相關的功能上。
就先說說我們人體最靠近外界的第一道防線好了:皮膚、黏膜。
如果連皮膚與黏膜都抵抗不了,過敏源自然就長驅直入進到體內,而這個第一道防線最相關的便是:
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這三項營養素對於人體組織甚至細胞的結構體都相當的基本而重要。
蛋白質
我們知道人的體重除了水之外,含量最多的物質就是:蛋白質,大概有1/5左 右,主要來自:魚肉豆蛋奶這幾類食物,身體的原則是這樣的:既然多就表示重要。從看得到的頭髮、皮膚、指甲,到看不到的肌肉、組織、神經、血管、紅血球、 白血球、抗體甚至賀爾蒙都由蛋白質構成,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材料,各位你說重要不重要。不僅遍佈全身,還遍佈各個年齡層。
各位想像一下蓋房子,如果連水、沙子、磚塊或鋼筋這些材料都不夠,勉強房子蓋好了,這樣會穩固嗎?如果不穩固,可以長期檔得住風雨嗎?房子是這樣,那身體呢。
國際通用的蛋白質評估標準是PDCAAS(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rected Amino Acid Score,蛋白質消化率校正之胺基酸分數),而我們的蛋白質擁有PDCAAS=1的最高的品質,代表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消化率也高達95~97%,有些朋友不喜歡原味,可不可以試試草莓的,還是加上活果汁呢,如果願意,還可以試試飽適重,各種水果與五穀,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家人、朋友願意使用到對他們身體最有幫助而且最棒蛋白質產品,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什麼方法都值得嘗試。
維生素A
雖然皮膚與黏膜組織是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但黏膜組織又常常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地方,黏膜組織主要分佈在口、鼻、氣管、眼睛、泌尿道等,而維生素A是維護黏膜組織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可以減少發炎與感染,甚至於內臟器官也都有黏膜,譬如說,我們親愛的胃,如果沒有胃黏膜的保護,早就受到胃酸的侵蝕了。
維生素A不僅能維護黏膜組織的健康,以增強抵抗力,也和細胞的完整性有關,缺乏時會使胸線及脾藏縮小,降低細胞的抵抗力,因為我們知道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就是由胸腺製造。
除此之外,維生素A還會參與膠源蛋白合成,保持肌膚彈性,促進傷口癒合。
我們的倍欣營養片除了維生素A 之外,是不是還有β胡蘿蔔素。這兩種互有功用。維生素A身體直可以馬上利用,但是如果飲食中的維生素A不夠,β胡蘿蔔素則會在身體需要時於肝臟轉換成維生素A,也因此攝取較多的β胡蘿蔔素並不會有副作用。
維生素C
屬於水溶性的C是大家最熟悉的維生素之一,這也是大家吃蔬菜、水果的主因,大部分的蔬果都含有維生素 C,有的含量還不少,不過如果要透過蔬果得到足夠的C,你可能得吃下一堆,對嗎。女性朋友都知道,維生素C和蛋白質是構成膠源蛋白的主要成分,膠源蛋白足夠,保證皮膚彈性特好,像我太太皮膚就很有彈性,當然啦!你們不用知道,我知道就可以了。除了彈性之外,有了足夠的維生素C,再加上蛋白質,還有剛剛提到的維生素A是不是也會參與膠源蛋白合成,如此一來就可以形成堅固的結構體。
萬一過敏源進到體內,那就得靠第二道防線的B細胞、T細胞、白血球、天然殺手細胞
魚油
魚油在這裡最大的幫助是,他能很有效的降低身體裡的發炎反應,發炎反應降低了,過敏症狀也就越不容易發生。魚油中富含EPA、DHA兩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與DHA皆屬於Omega-3脂肪酸家族的一員,從保養心血管、活化腦細胞、調節賀爾蒙到抗發炎,都有很棒的效果。市面上高劑量的魚油比比皆是,為什麼說我們的魚油最棒呢。每間廠商都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天然,但什麼叫做天然。
大 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以當然大型魚比小型魚更容易累積重金屬毒素,魚油所使用的鮭魚被歸類在大型魚,也因此選擇了離岸比較遠的深海野生鮭魚。再取鮭魚 的魚身的肉,經過蒸煮之後,用離心機將油甩出來,製成我們使用的膠囊。由於魚種單一,所以製程單純,吃進身體的東西,製程單純還是複雜比較好,當然是單 純。
如果有機會,妳看看其他廠牌的包裝,有些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魚,更多的是用多種魚的魚雜,什麼叫魚雜,頭、尾巴、魚鰭其實也都有油,經過提煉加工,也都可以做成膠囊。
不 過大家想一想,是魚肉有比較多的油脂,還是魚頭、魚尾巴、魚鰭甚至於骨頭,當然是魚肉,要從魚頭、魚尾巴、魚鰭甚至於骨頭弄出油來,只有一個方法,加上化 學溶劑萃取,就像我們吃的油一樣,不過妳想吃經過化學溶劑萃取的魚油嗎。我們買魚油給家人吃,希望父母更健康、小孩更聰明,但有時候我們的選擇恰恰是幫了 倒忙。
大蒜
幾 乎每個人都知道大蒜是很厲害的食物,是殺菌抗癌最有效的食物之一,從古至今都有這樣的說詞,這次我特別查了本草綱目裡,李時珍確實有記載。不過問題在這 裡,大蒜品種這麼多,要吃哪一種,吃多少,營養成分足夠嗎。讓我告訴大家,據我從農民朋友那裡的瞭解,一般的大蒜、薑在種植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肥量與農 藥,你知道在市場裡買的是哪一種嗎。

2013/2/19

2013.02.19-循環好心

食物進到身體,經過胃、小腸消化吸收之後會送到肝臟去分派,然後透過心臟將營養送到身體的各個系統,對嗎,而這時候主要靠的就是: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有很多,但我們不談枝末,我要跟大家談的是:心臟血管,還有心臟血管與營養素的關係
各位朋友,所有的營養素功能幾乎都不是單一的,不過我今天會縮小範圍,主要要談跟循環系統有關的功能。
先談心臟:
心臟是一個大小如拳頭的中空肌肉組織,每天需要跳動10萬次,並且把8噸的血液運送到全身,給器官細胞提供養份與氧氣,心臟每天這樣做直到我們上天堂,從不休息,是不是很厲害,不僅厲害,更值得我們好好照顧他。
首先我們提到Q10
這樣說吧!如果人體是一部車,那麼心臟就是引擎,引擎要怎麼發動,自然是要有火星塞,而輔酵素Q10就是這個火星塞,幫助維持心臟正常的跳動。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心臟患者的輔酵素Q10濃度都比健康的人低,缺乏輔酵素Q10是造成心臟疾病的根本原因,同時Q10也是把食物營養轉成ATP能量的關鍵營養素,它的角色是無法被其他營養素取代。
人體可以自行合成Q10,在20歲到達高峰,然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40歲之後會大幅減少,到了65歲,更是降到20歲含量的35%而已。想想看每天要跳十萬次的心臟,如果關鍵的Q10如此的低落,有沒有可能,有時候沒辦法正常發動引擎。所以聽我一個建議,家有老人家,一定要請他吃Q10好嗎。
至於循環系統部分我們主要有兩方面可以談
血管彈性:
各位,血管彈性差有什麼問題,直接的現象就是血管變硬變脆對嗎,大家可能看過舊的水管經過風吹日曬之後是不是也都會變脆,脆就容易裂,我們可不希望血管這麼容易就裂開。同時血液打在變硬血管壁上的壓力也會變大,而這就是高血壓了。而哪些營養素對於血管彈性影響最大呢?
蛋白質
我們知道人的體重除了水之外,含量最多的物質就是:蛋白質,大概有1/5左右,主要來自:魚肉豆蛋奶這幾類食物,身體的原則是這樣的:既然多就表示重要。從看得到的頭髮、皮膚、指甲,到看不到的肌肉、組織、神經、血管、血球、抗體甚至賀爾蒙都由蛋白質構成,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材料,各位你說重要不重要。不僅遍佈全身,還遍佈各個年齡層。
各位想像一下蓋房子,如果連水、沙子、磚塊或鋼筋這些材料都不夠,勉強房子蓋好了,這樣會穩固嗎?各位家裡如果有老人家,你就瞭了,老人家通常食量小,吃的不多,很容易營養不均衡甚至不足,像我媽媽今年才79歲而已,我就要求她每天早晚要各喝兩匙優質蛋白素,當然也補充了Q10在內的其他補充品,現在仍健步如飛、天天煮三餐、家事從早做到晚。
國際通用的蛋白質評估標準是PDCAAS,而PDCAAS=1則是擁有最高的品質。
維生素C
屬於水溶性的C是大家最熟悉的維生素之一,這也是大家吃蔬菜、水果的主因,大部分的蔬果都含有維生素 C,有的含量還不少,不過如果要透過蔬果得到足夠的C,你可能得吃下一堆。女性朋友都知道,維生素C和蛋白質是構成膠原蛋白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足夠,保證皮膚彈性特好,像我太太皮膚就很有彈性,當然啦!你們不用知道,我知道就可以了。所以血管也不例外,有了足夠的維生素C,再加上蛋白質,就能讓你的血管擁有良好的彈性。
同時根據研究,在心臟病部分,每天攝取50毫克維生素C男性减少了近50%,女性减少了近35%的死亡率;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服用500毫克維生素C,可幫助降低高血壓,且糖尿病腎病變的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的成因可能與體內維生素C過低有關。
大家知道,人體絕大部分的的鈣都存在骨骼與牙齒中,高達99%,剩下的1%則分佈於其他組織與血液中,不過這1%的鈣剛好在生命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無法維持將危及生命,這就是所謂的「鈣恆定」。而談到鈣,就不得提到鎂,鎂是除了鈣、磷以外,體內含量與需要量較高的礦物質,實際上鈣與鎂在我們體內一直都是互助合作的,所以我們的鈣片有沒有加鎂。
譬如說,鈣與鎂可協調骨骼與平滑肌的收縮,攝取不足時,可能出現肌肉顫抖、痙攣、高血壓、冠狀及腦血管痙攣。
同時它們也幫助控制心肌正常運作,請問身體哪裡有心肌(心臟),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就容易出現心臟跳動較快等問題,而鎂恰恰能能調節鈣之恆定,維持神經、肌肉之正常功。
充足的鈣質與鎂尤其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穩定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
血液品質:
魚油
魚油中富含EPA、DHA兩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與DHA皆屬於Omega-3脂肪酸家族的一員,從保養心血管、活化腦細胞、調節賀爾蒙到抗發炎,都有很棒的效果。市面上高劑量的魚油比比皆是,為什麼說我們的魚油最棒呢。每間廠商都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天然,但什麼叫做天然。
大 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以當然大型魚比小型魚更容易累積重金屬毒素,魚油所使用的鮭魚被歸類在大型魚,也因此選擇了離岸比較遠的深海野生鮭魚。再取鮭魚 的魚身的肉,經過蒸煮之後,用離心機將油甩出來,製成我們使用的膠囊。由於魚種單一,所以製程單純,吃進身體的東西,製程單純還是複雜比較好,當然是單 純。
如果有機會,妳看看其他廠牌的包裝,有些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魚,更多的是用多種魚的魚雜,什麼叫魚雜,頭、尾巴、魚鰭其實也都有油,經過提煉加工,也都可以做成膠囊。
不 過大家想一想,是魚肉有比較多的油脂,還是魚頭、魚尾巴、魚鰭甚至於骨頭,當然是魚肉,要從魚頭、魚尾巴、魚鰭甚至於骨頭弄出油來,只有一個方法,加上化 學溶劑萃取,就像我們吃的油一樣,不過妳想吃經過化學溶劑萃取的魚油嗎。我們買魚油給家人吃,希望父母更健康、小孩更聰明,但有時候我們的選擇恰恰是幫了 倒忙。
卵磷脂
其實我們還有一項產品跟血液品質有很大的關係:卵磷脂。
大家幾乎都外食,我相信在場的朋友一天有兩餐在外面吃的一定超過八成,像我這樣三餐吃家裡的人是很少的,也是很幸福的。外食最大的問題就是。 我們一瓶公升橄欖油要多少錢,要四百多塊對不對,是不是比賣場的油貴很多,或者像我說的苦茶油,那就更貴了,一公升絕對超過一千塊,如果你是自助餐店老 闆,你會用這些油嗎?我是不會啦!他們一定是用最便宜的精製油,甚至氫化油對嗎?各式各樣不好的油脂長期以來逐漸囤積在我們體內和血管壁上,造成血液濃稠 甚至最後造成血拴等等心血管疾病,因此擁有清透的血液重不重要(重要),各位你需要的是:卵磷脂。
卵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劑,可以乳化囤積的油脂,再經代謝循環離開體內,蛋黃裡就有卵磷脂,但是妳一天可以吃幾顆蛋呢?我們是不是有卵磷脂嚼片,也有卵磷脂粉,跟著蛋白質粉一起泡,是不是相當方便。
大蒜
幾 乎每個人都知道大蒜是很厲害的食物,是殺菌抗癌最有效的食物之一,從古至今都有這樣的說詞,我相信本草綱目裡一定也有記載,只是我沒有機會查。不過問題在 這裡,大蒜品種這麼多,要吃哪一種,吃多少,營養成分足夠嗎。讓我告訴大家,據我從農民朋友那裡的瞭解,一般的大蒜、薑在種植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肥量與 農藥,你知道在市場裡買的是哪一種嗎。
功用
降低血清總膽固醇
防治癌症
調節血脂
增加免疫力

2012/11/6

2012.11.06-管花肉蓯蓉





首先,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神奇巧妙,就像今天我要談的產品,但常常也在生活中,讓我為大家展示一張相片:

中間的是枯葉吧!其實它是我家後院的一隻娥,如果不是在我拍下它之前,它曾經翩翩展翅,我大概也不會注意他,這位偽裝大師,就像我今天要談的產品一樣,非常的神奇。
失智簡介:
大家有沒有健忘的經驗,如果你現在念一組行動電話號碼給我,我一定要趕快寫下來,不然一轉眼,只記得前兩碼,這就是徵兆了。
記憶能力來自於大腦,更精確的說來自於神經系統與神經細胞,一個人大概有60兆的細胞,其中神經細胞大概有幾百幾千億個,在二十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開始下降,會受傷、會死亡。人的細胞會再生,而比較不幸運的是我們的神經細胞並不像身體的其他細胞,他無法再生。令人更驚訝的是:四十歲之後,神經細胞一天將進有20萬個死亡,而且不再新增,隨著年齡增長,每天淘汰的神經細胞數目還會繼續上升,生活習慣與壓力都會加速神經細胞的損壞,現代人誰沒有壓力呢,只有一種人對嗎。
健忘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呢,當然,台灣地區失智人口在2011年底已達19萬人,大部分在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0.75%,如果無法有效的控制,症狀將逐漸惡化為各種障礙,包括認知障礙記憶障礙、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等,甚至最後逐漸不能適應社會,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理解與人談話的內容,無法解決如攝食,穿衣等簡單的問題,最終癱瘓在床。
圖片顯示出阿茲海默症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神經元大量減少。請看照片。

我真誠的問大家一個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你最愛人的沒有辦法認識你,或你沒有辦法認識你最愛的人,你真的可以接受嗎。
面 對失智症現代醫學顯得乏力,就如年年上升的癌症死亡人數一樣,直到現在仍然無法根治失智症。經過許多的研究,我們知道失智症患者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 膽鹼會大量減少,而影響最大的便是一種稱為:乙醯膽鹼分解霉的酵素,看名字就知道,這種酵素會使得乙醯膽鹼濃度降低。所以失智症的治療上,主要是投入藥 物,使乙醯膽鹼分解酵素的活性降低,讓他不要分解這麼多的神經傳導物質。但是大家也知道,如果這種療法這麼有效,那麼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失智症患者了,不 是嗎。


神經傳導物質的多寡與活性正反映了大腦的健康程度。就像我剛剛說的西方醫學在失智症碰到跟治療癌症一樣的瓶頸。讓我們相信,是不是在食物中就有解決之道呢
肉蓯蓉
我們很幸運,有一種神奇而且令人驚訝的的植物就有這個能力,他不僅可以當作食物,還有許多跟促進神經細胞有關的多功能:
保護神經細胞,抑制神經細胞死亡。
促進神經細胞生長、修復。             
增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
舒張微細血管,改善腦血流量。
這 種神奇的植物就是:肉蓯蓉,為了減少大家的麻煩,幾年前我跑了一趟新疆,最後還跑到崑崙山下的和田,那裡是南疆崑崙山與塔克拉馬干沙漠的中間地帶,新疆的 乾燥氣候與縫隙大的砂質土壤,正是管花肉蓯容最適合生長的地方。大家不會認為我在匡你們吧,我真的去過新疆,也去過和田,有圖有真相,請看相片:

肉蓯蓉是一種瀕臨絕種而且受到保護的植物,有許多品種,但大家知道的,公司一定會選擇有效成分最多的品種,肉蓯蓉裡能清晰思緒的最重要成分叫做:蓯蓉總酐,而擁有最多蓯蓉總酐的的品種是:管花肉蓯蓉。
根據研究成年人每天攝取300mg管花肉蓯蓉菁華,持續使用六週,對於短期記憶、聯想、辨識力皆顯著提升。
管花肉蓯蓉的確厲害,但讓我跟大家說明,光一點是不夠的,照顧身體一定要全面,而跟腦神經最有相關的還有一個產品:卵磷脂。
為什麼卵磷脂這麼重要:
首先、卵磷脂存在於每個細胞中,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第二、卵磷脂中的膽鹼是構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越高,神經訊號傳遞的速度越快。
目前已確認出大腦中至少有100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其中和我們的記憶、思考、認知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有乙醯膽鹼、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製造大部分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幾乎都來自食物,要維持濃度充足的神經傳導物質,食物是首要條件,而重點在於規律的三餐。規律三餐很不容易對嗎?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用營養補充食品讓養分足夠。

2012/6/12

2012.06.12-腸胃保養永保健康

1.摘要
腸胃的主要問題
腸道的主要問題
2.胃
胃是體內負責消化的主要器官,前面連接著食道,後面則連接著小腸中的十二指腸,胃也是一個很有彈性的器官,可以撐大自己體積的20倍,不過不要動不動就把它撐大,最後就是彈性疲乏。概括而言,我們的胃有以下這些最常見的問題:
2.1胃脹(蛋白質B群(輔酵素))
◆ 消化不完全,導致發酵產生氣體,綜合消化酵素
現在是六月,白天氣溫幾乎都在30度以上,飯菜擺在這種溫度下一段時間,是不是會酸掉。說到這裡,自己打的豆漿,在這個季節,如果沒有冷藏,在很短地時間內就會酸掉,我請教大家有沒有在市場買過豆漿,市場的豆漿從早上擺到中午,竟然都還不會壞,這就很有趣了。
◆ 胃中消化酵素不足,主要有三種蛋白酵素、脂肪酵素、澱粉酵素
◆ 酵素活在胃酸中,胃酸pH小於3,沒有足夠的胃酸,消化酵素數量將不足。
◆ 胃酸的原料是蛋白質,胃不好的人不能吃很多的雞鴨魚肉。
◆ 舒緩胃痛,第一選擇是蛋白質。胃乳是鹼性,與胃酸酸鹼中和,但治標不治本。台灣大約每4個成人就有1個出現消化不適症狀,依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平均每個民眾一年要使用超過 100顆胃藥,而每年因消化性疾病所花費的健保費用,就高達90億元!
飯前還是飯後喝湯
2.2反酸(胃食道逆流症)(蛋白質
說到這裡,你覺得反酸是胃酸太多還是太少。
氣體頂開賁門,賁門擴約肌無力(膠原蛋白(蛋白質、維生素C))
發酵氣體過多。
2.3下垂(蛋白質、維生素C
胃壁彈性失常
2.4痙攣(自律神經失調、過度或長期壓力)
2.5胃炎(蛋白質、A、C
胃潰瘍、出血、穿孔
由於胃黏膜受損,導致胃酸長期刺激胃壁導致發炎。
酒精可以溶解這種黏液,使其失去保護作用
你有沒有聽過:身體健康吃胃乳可以飽胃。
3.小腸、結腸(大腸)、直腸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存在7成以上的淋巴腺;一旦腸道開始老化,人體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也會隨之降低。
每人每天都要排氣好幾次,而排氣正式檢視腸胃健康程度的一個指標,「臭屁」是壞菌腸內取得優勢的警訊之一,人體中95%以上的細菌存在於腸道裡,腸道中,好菌、壞菌彼此爭奪有限的地盤,維持著相當複雜的平衡生態,而這個菌叢生態是否平衡,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
絨毛太短、蠕動無力(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生長激素)
有益菌太少:長效複合乳酸菌
便秘:
糞便體積太少
糞便會停留在乙狀結腸,直到足夠的量才會發出訊號要去方便,並不是隨時都想要的。如果因重量不足而停留太久,水分將會被吸乾,糞便變硬,說到這裡,每個人每天都要補充水分,2~3,000 CC是必須要的。
煮熟的食物有營養,還是生的食物有營養,那麼水呢。但是現在,沒有煮開的水你敢喝嗎?
飲食太過精緻,纖維太少,無法保留住水分(纖維片)。
排便條件
次數:一天1~2次
時間:過程一分鐘。
顏色:土黃、金黃
成形:條狀
氣味:肉吃得越多,味道越重。

2007.01.17-誰是高曼

「高曼」 這個名字源自於軍中。當兵時期,初下部隊擔任排長,期間仍有莒光日教學,偶有播放以越戰為背景的美國影集,中文翻譯為「霹靂神兵」,主角之一就是個叫做高曼的排長,影集播了一陣子之後,我的士官與弟兄覺得我與影集中的排長行事風格相近,要求一樣多而嚴格,因而開始對著我叫高曼,久而久之...